专业的锂电池垂直门户站

浅析锂电池安全测试:挤压、针刺、短路

发布时间:2024-07-26 18:01:11 阅读:276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是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乘用车等关系到我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领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人们设计了多种安全性测试保证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情况下的安全性,因此如何通过电池结构设计确保锂离子电池能够通过安全性测试,从而保证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就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安全风险,我们设计了挤压、针刺、短路、过充和过放、高低温等安全性测试。在众多的安全性测试中,模拟锂离子电池发生内短路和外短路的挤压、针刺和外短路测试是最为常规,也是最难通过的安全性测试。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两种安全性测试中瞬时电流过大,由于欧姆阻抗等因素使得锂离子电池内部段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受到锂离子电池结构的限制,这些热量无法快速扩散到电池外部,导致锂离子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发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分解燃烧,导致热失控。


以电动汽车上常见的方形电池为例,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在电池各个部分产生的热量扩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会在电池的平面方向和厚度方向上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特别是在大电流时,由于电池内部,特别是电芯中间位置产生的热量无法很好的扩散出去,因此电芯内部的温度会急剧的升高,从而引发安全性问题。


在挤压测试中,随着电池变形程度的增加,正负极集流体会首先被撕裂,并沿着45度失效线发生滑移,活性物质也会进入到45度失效线内,随着隔膜变形程度的不断增加,隔膜最终达到失效点,引起正负极短路的发生,挤压造成的正负极短路主要是以点状短路为主,因此会在短路点产生非常大的电流,热量集中释放,引起短路点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很容易引发热失控。


针刺实验也是用于模拟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金属针,以一定的速度缓慢的插入到锂离子电池的内部,从而引起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此时整个锂离子电池的电量都在通过短路点进行释放,相关研究显示在内短路发生时,最多会有70%左右的能量在60s内通过短路点释放,这部分热量最终都转换为热能,由于生成的热量无法及时的扩散,从而使的短路点瞬间的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从而引发热失控。


相比于上述的挤压和针刺实验,外短路测试则显得先对比较温和。外短路测试是将锂离子电池连接一个定值电阻上,锂离子电池的电量通过电阻进行释放。根据定值电阻的大小可以控制短路电流的大小,从数十安到数百安,甚至是数千安,由于大电流会在锂离子电池内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热量,可能会引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能否通过短路测试主要受到短路电流大小的影响,短路电流越大,则锂离子电池热量产生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锂离子电池热量扩散速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也就意味着在锂离子电池内部积累更多的热量,温度上升更多,可能导致隔膜收缩,正负极短路等严重的问题,继而引起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影响锂离子电池短路电流的因素主要是短路电阻的阻值,其次还受到锂离子电池内阻和荷电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荷兰的AkosKriston等人通过对多种锂离子电池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锂离子电池短路的过程中,电流变化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部分,区域1电池的放电电流可达274C,这一部分主要由锂离子电池的双电层和扩散层放电驱动,在区域2中,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倍率可达50-60C,这一部分电流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物质扩散,由于热量的积累,在此区域内可能发生电池的热失控。在区域3中,随着驱动力的下降,电池的放电电流也在逐渐下降。


AkosKriston的研究发现,影响短路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短路电阻阻值和锂离子电池的内阻的比例,这甚至要比锂离子电池内阻和电池的荷电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要大。可以看到,短路电阻的阻值与锂离子电池越接近,锂离子电池就越容易发生热失控,只有当短路电阻的阻值是锂离子电池内阻的9-12倍以上时,锂离子电池才能通过短路安全测试。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短路放电的过程中,热量主要由外电路的短路电阻和电池内阻产生,根据焦耳热的公式P=I2R,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发热功率与电阻程正比,在电池能量一定的情况下,阻值大的部分自然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热量。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结果的因素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通过安全保护设计等手段,降低安全测试过程中的产热速率,或者在必要情况下,切段电流,阻止继续产热都能够有效的避免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其次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散热速率,通过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提高散热速率,可以有效的避免锂离子电池温度过高,特别是在电池组级别上,需要配备相应的散热手段,在部分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能够快速散热保证不引起连锁反应。


相关阅读
更多
  • 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CQC认证开始啦
    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对应用领域的适应性逐步扩展,产品类型愈加丰富、自主性不断提升,已由早期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逐渐向情感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方向延伸。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和预测,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全球服务机器人市
    12-05 09:23
  • 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通用规范SJ/T11852-20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第23号),SJ/T 11852-2022《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通用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2年10月20日批准发布,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SJ/T 11852-2022《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通用规范》适用于服务机器
    12-05 09:22
  • 工业车辆锂离子电池正确的存储方法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被广泛应用于从消费电子到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然而,这些电池在存储过程中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使得安全存储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正确的存储方法不仅可以防止事故发生,还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使用安全。本文将详细探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存储方法,
    12-05 09:21
  • GB 40165-2021《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解析
    GB 40165-2021《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发布并将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本文对标准适用范围、参考的标准、主要内容和试验样品4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与介绍。锂离子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0165-2021《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
    12-05 09:20
  • 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GB/T 42635-2023
    《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GB/T 42635-2023)规定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卫星、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用锂离子蓄电池。标准自2023年9月1日起实施。目的意义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空间飞行器储能电源,其性能发挥的优劣直接决定空间飞行器能否顺利完成飞
    12-05 09:19
  •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锂离子蓄电池技术规范T/SSITS 801-2021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锂离子蓄电池技术规范》是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在2021年制定并发布的四项团体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仅适用于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锂离子蓄电池。严格
    12-05 09:18
  • 便携式医疗器械专用锂电池需要进行 CCC 认证吗?
    在医疗器械领域,便携式医疗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其专用锂电池的认证问题也受到了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便携式医疗器械专用锂电池是否需要 CCC 认证。官方回复CCC 认证的范围CCC 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
    12-05 09:17
  • 哪些电池需要做KC认证?
    “KC”认证是韩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实施的国家统一认证标志,锂电池作为强制性认证产品纳入KC认证目录范围内。一、电池产品KC认证范围1.单电池(Cell):携带用;2.电池(Pack):单电池直并列组立制造;3.有导航功能的携带用锂单电池或电池与每体积能源密度无关的都是适用对象(在汽车内部恶劣的条件下使
    12-05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