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商务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拟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进行调整。
其中,先进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以及锂矿冶炼、提取技术都将进入限制出口名单。大的道理政府文件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创造积极条件”。
但是,此举对于目前锂电产业链、国际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影响又将如何?
01中国磷酸铁锂确实很“牛”吗?
首先,需要普及一个常识。中国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的制备技术上确实十分厉害!无论产业,还是技术都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据统计,全世界70%以上的锂电池均在中国生产,其中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都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
此外,在技术和性能上,随着配方的改良、压实密度的提高、工艺的优化,目前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也在大幅提升,主流产品已经达到160Wh/kg。国轩高科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主流产品能量密度已达190Wh/kg。比亚迪则计划将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提升到200Wh/kg。
成本上,中国企业也已经将磷酸铁锂材料和磷酸铁锂电池做成了白菜价。此外,磷酸锰铁锂材料也已经追平了中镍三元材料电池的性能,成了最具性价比电池材料。
中国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动工具等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绿色经济、能源革命、智能革命的重要技术和产品支撑。
“中国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在技术和产业上确实牛!”中国最大的磷酸锰铁锂量产企业,容百斯特兰德总经理李积刚表示,政府能够计划出台这项限制出口的措施,其实也传递出中国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底气。
02限制有用吗?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计划限制出口的产品,明显就是冲着高端、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去的。
按照征求意见稿显示,此次限制出口的是压实密度≥2.58g/cc,0.1C放电下可逆容量≥160mAh/g,首次库伦效率≥97%的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同时还有,压实密度≥2.38g/cc,0.1C放电下可逆容量≥155mAh/g,首次库伦效率≥90%的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
这些专业、复杂的技术标准,如果概括来说就是两个字——先进。
“磷酸铁锂领先技术将被限制出口,这就是整个文件要传递的信号。”李积刚对真锂新媒表示,比如磷酸锰铁锂材料如果低于2.38g/cc的压实密度,就意味着基本上将在动力电池上失去竞争力。
此外磷酸铁锂材料在低于2.58g/cc的压实密度下,也基本告别了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同时在越来越卷的储能电池市场上,也难以产出在性价比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对此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表示,目前暂时还不清楚海外独资的中国工厂,以及中资控股的海外工厂是否也在这个限制范围。如果在,海外需求方可能将必须进口中国的相关产品,否则未来几年将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
03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几何?
这将是对中国政策智慧和产业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首先,目前的政策更多是在保持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代差,以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利润。对国家而言也是要保证最领先的技术留在国内,避免一起卷向海外。一旦海外市场也继续“开卷”、赚不到钱,那就与出海的初衷相悖了。
因此,企业的产品、科研、以及出海策略,一定要和国家的要求相应对,最终形成良性发展。这意味着一些走偏了的企业,及时针对目前的政策调整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其次,这将是又一次的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比拼的就是谁更能忍耐、更能扛。
墨柯认为,如果此次限制范围也包括,海外独资的中国工厂,以及中资控股的海外工厂,那么中国企业也将受到很大影响,本来就已经很内卷的行业可能会加速“出清”,甚至会出现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但是,政策如果更加灵活,对“出海”的中国企业能够采取更细致的区别和政策引导,那么情况就会好很多,中国企业海外建厂会更受欢迎,外资也愿意与中国企业合资在海外建厂共谋海外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
我们相信随着公开征求意见的继续,以及更多企业的反馈,相关政策还会做更多细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