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锂电池垂直门户站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烽烟再起,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趋涨!

发布时间:2025-02-10 15:59:31 阅读:390

2025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打响!

继比亚迪于1月对其旗下多款车型推出万元级优惠政策后,近日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鹏、智己、吉利在内的多家车企,也纷纷在蛇年春节后推出其新能源汽车最新优惠政策,单车优惠力度最高超3万元。

与此同时,这场“竞赛”或将带动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飙升,而动力电池领域的变化趋势,也可能进一步重塑车市竞争格局。

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进入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价格战再度开启,这种影响进一步加深,由此也促使动力电池企业进一步积极探索新的竞争之路。

从近年来国内车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推出价格优惠政策成为车企推动其销量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2024年开年的车市价格战为例,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新能源、哪吒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凭借其各自成本控制的优势,率先大幅降价。随后的几个月,还有多家车企跟进降价,助力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高歌猛进。到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实现单月新车渗透率超50%的历史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2024年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全年装机量达到约550GWh,同比增长超40%。

同时,分车型大类来看,车市价格战还带动车型销量分化,插混(含增混,下同)车型全面崛起。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其中,插混车型销量达514.1万辆,同比高增83.3%,而纯电动车型销量为771.9万辆,同比增长仅为15.5%。

电池中国观察到,这一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补能便利性以及购车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插混车型凭借其可油可电、高性价比等特性,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

另一方面,插混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插混车型销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24年以来,创新技术带动了电池核心性能的不断提升,不仅延长了插混车型的续航里程,还提高了其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插混车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前,插混车型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业界预计,基于其当前的增长趋势,2025年插混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另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正力新能、蜂巢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除了升级其插混电池产品外,不少企业还推出其增混电池,以进一步精准助力增程式混合动力新车型抢占市场。

整体上,车企价格战使更多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购入新能源汽车,从而刺激了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推动销量上升。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1500万辆,进而带动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将大幅上升‌。

价格战下动力电池企业竞争策略

车市价格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或将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增长,但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车企不断压低整车价格的情况下,动力电池企业也将会面临来自车企的成本压力。一方面,电池企业需要稳固其装机量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电池企业不愿意陷入价格战泥潭,2024年动力电池电芯价格下探至0.5元/Wh以下,压缩了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

为了跳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差异化竞争策略。

其中,多种高性能材料的研发与规模化应用,成为电池企业提高动力电池核心性能的关键。

1.快充负极材料

从电池技术升级角度来看,头部电池企业在快充负极材料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采用二次造粒、包覆等技术手段,电池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当前主流负极材料的快充性能。同时,先进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进程也在提速,其应用规模在不断扩大。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近段时间,亿纬锂能公布了“一种用于硅基材料的复合导电剂及应用其的硅基负极片、锂电池”的专利申请。据介绍,该材料可以提高硅基负极片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并使应用其的锂电池具有较好的快充性能和动力学特性。

国轩高科近期也公布了“一种硼掺杂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申请,资料表明,其可以使硅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

2.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

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技术的应用,也是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提高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进而延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据报道,宁德时代神行PLUS,通过“将每一颗纳米颗粒放置在适当位置”,已实现正极超高压实密度。

目前,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头部电池企业,在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应用经验,其动力电池产品采用高压实密度正极技术,有效提升了电池的核心性能。

当前市场对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的需求旺盛,产能缺口下,相关高端材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随着电池企业对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电池产品应用规模的扩大,有望带动电池产业链利润空间的提高。

3.高压电解液

高压电解液的应用,对于提升电池的快充性能和能量密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显示,通过优化电解液的配方和性能,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我国头部电池企业在该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动力电池产品中,从而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

例如国轩高科已公布“一种改善高电压性能的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的专利申请,以增加电解质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并保证电芯在高电压下的循环稳定性。

现阶段,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电池、材料企业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动力电池的核心性能将会得到持续提升,这将为电池企业在差异化竞争中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将进一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标签: 动力电池
相关阅读
更多
  • 大众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全面深化动力电池研发
    大众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全面深化动力电池研发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依托各自优势,双方将聚焦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全面深化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研发、新材料应用以及零部件开发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技术先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电池概念及产品。本次签约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电动化战略实现又一重要里程碑。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
    02-21 11:05
  • 西门子×北辰循环:打造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回收体系
    锂电池资讯网获悉,2月19日,在青岛市政府举办的“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低碳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座谈会”上,西门子与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循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数智化低碳循环利用体系样板工程,致力于建设零碳排、智能化、数字化灯塔工厂,推动资
    02-20 12:02
  • 合计产量107.8GWh!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合计产量107.8GWh!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7.8GWh,环比下降13.4%,同比增长63.2%。销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80.4GWh,环比下降36.5%,同比增长40.8%。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2.9GWh,占总销量78.3%,环比下降34.7
    02-17 16:01
  • 动力电池的低空经济“野望”
    低空经济政策窗口期与电池技术成熟曲线正在交汇。eVTOL春晚亮相后,低空经济的大众认知度得以显著提升。年后,低空经济释放更多积极信号。2月11日,峰飞航空披露获得了武汉汉阳投资发展集团的12架大型eVTOL航空器采购订单,订单合同总金额1.57亿元,并与汉阳区政府共同开展低空特种场景及载人场景的先行
    02-17 09:02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894.4GWh!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894.4GWh!
    锂电池资讯网获悉,2月11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其中,六家中企上榜全球动力电池装车前十榜单,装车量均超2023年全年,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其
    02-12 17:00
  • 松井股份:动力电池绝缘涂层成果进入商业化规模应用阶段
    锂电池资讯网获悉,2月8日,松井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有关电池绝缘涂层项目进程问题。松井股份表示,公司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材料、工艺设备一体化电芯绝缘UV喷墨打印样板工程已如期完成交付,正式进入量产阶段,生产优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行业头部示范效应持续释放。基于样板工程效应,具有更高材料安全性
    02-08 10:04
  • 先惠技术动力电池项目募投结项!
    锂电池资讯网获悉,2月6日,先惠技术披露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宣布公司募投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动力总成装配线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建设项目”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拟将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予以结项。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
    02-06 10:02
  • 动力电池维保“迫在眉睫”!
    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维保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据行业机构测算,2020年到2023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保市场规模,从91亿元一路飙升至394亿元,年平均增速保持在50%以上,2023年同比更是高增75.11%。其中,动力电池检测及维护,是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稳定整车保
    02-05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