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锂电池垂直门户站

业绩闪 “红灯”,佛塑科技 “蛇吞象” 金力股份,破局还是冒险?

发布时间:2025-02-18 11:00:27 阅读:400

近期,佛塑科技与金力股份的收购事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自去年起,佛塑科技计划“蛇吞象”金力股份的传闻便传得沸沸扬扬。这一举动,被市场视为佛塑科技在业绩困境中的一次自救行动。

然而,此时通过收购金力股份切入隔膜领域,对佛塑科技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01佛塑科技的转型之路

成立于1988年的佛塑科技,为广东省属国企,200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较早专注于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

公司早期在塑料制品领域耕耘,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与市场需求变化,利润空间逐渐压缩。管理层审时度势,决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于是开始进军光学薄膜、电工薄膜等细分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公司突破了电容薄膜、偏光膜等关键技术,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也凭借此逐步确立了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佛塑科技随后又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石油、化工原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譬如,生产电工薄膜所需的特种树脂价格上涨高达30%。尽管佛塑科技试图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但效果有限。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4.61%至16.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7.25%至8323.18万元。

为了扭转颓势,佛塑科技只得再度寻找新增长点,这次盯上的正是新能源赛道,尤其是锂电池隔膜领域。去年,公司抛出收购金力股份计划,试图借此正式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实现从传统高分子材料领域到新能源核心部件领域的跨越。

02并购双方的动机

最开始在2024年10月底,佛塑科技披露了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金力股份控制权的消息,并自11月1日起停牌。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11月佛塑科技正式启动了收购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计划。

为何双方会拍手即合?从业务层面来看,二者同属高分子薄膜领域,具有诸多融合优势。佛塑科技生产的光学薄膜、电工薄膜等产品,以及金力股份专注的锂电池湿法隔膜,在材料基础上具有相似性,本质上其实都是用高分子化合物作基础原料。

在应用领域方面,双方产品也有部分交集,尤其在新能源领域。佛塑科技凭借在高分子薄膜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其部分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相关产业;而金力股份的锂电池隔膜也正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领域的关键组件。

有了上述重要基础,站在佛塑科技角度,金力股份的核心业务——湿法隔膜的研发与生产——正是对自己现有业务的有益补充。佛塑科技希望借助金力股份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快速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而对金力股份而言,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遇阻,业绩压力巨大。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金力净利润经历了大幅下滑,从36387.11万元降至仅829.22万元。这种境况下,选择被佛塑科技收购,也是给自己找了一条新的资本运作路径和发展机遇。金力股份希望借助佛塑科技国企的实力和平台,有机会突破资金瓶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眼下,双方对于这次并购相当积极,但后续结果是否能如愿,还是要打个问号。

03“蛇吞象”的并购

先前,因金力股份资产体量相当于佛塑科技的2.5倍,有人将这场并购形容为“蛇吞象”。

可以预见,这场“蛇吞象”并非坦途,其中的不确定性主要聚焦在标的公司,也就是金力股份身上。近年来,金力股份业绩剧烈波动,2022年净利润猛增,紧接着2023年便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829.22万元,直接陷入亏损边缘。

大起大落的状况下,一旦未来市场竞争加剧,其业绩很有可能进一步下滑,那对佛塑科技来说,未来反倒会成为“拖累”。

除经营上的岌岌可危之外,金力股份与恩捷股份的纠纷也备受关注。2023-2024年间,恩捷股份下属子公司多次起诉金力股份,累计索赔约2.8亿。尽管后来,恩捷股份撤诉了部分案件,但这种纷纷扬扬的专利纠纷难免使市场对金力股份的技术实力和商业信誉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其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及潜在客户的开发。

即便佛塑科技选择无视这些风险,二者的并购得以顺利进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隔膜领域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近年来,隔膜企业们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订单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各隔膜企业纷纷与下游大客户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如恩捷股份与全球某大型锂电池生产商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星源材质与三星SDI签订了战略备忘录。而这种现状,意味着二三线隔膜企业在订单获取上难度巨大,行业内卷日益加剧。

如此种种,佛塑科技自身业绩闪着“红灯”情况下,还试图“蛇吞象”式并购金力股份,是福还是祸倒成了未知。不可否认,佛塑科技发展至今,拥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国资背景资源的本钱。但在隔膜领域这片红海,要借助金力在湿法隔膜跻身一线阵营,依然面临着太多不确定性。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更多
  • 华夏储说35丨电解液行业一体化布局寡头效应明显,适应新型正负极应用电解液材料创新迭代加速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
    02-20 10:04
  • 参会单位陆续公布!2025年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报名中!
    参会单位陆续公布!2025年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报名中!
    2025,我们即将迈入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储能发展也迎来了关键时刻!在全球能源转型提速背景下,海内外储能市场需求高涨,储能装备和储能应用技术迭代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加剧,应用场景分化、技术开始走向多元互补。为推动储能产业和市场商业化突围,助力上下游企业探索长期发展途径,北极星电力网、锂电池资讯网将于2
    02-19 12:00
  • 芳源股份:已开展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技术开发,并实现吨级销售
    锂电池资讯网获悉,2月18日,芳源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与比亚迪的合作、固态电池研发的情况。芳源股份表示,比亚迪为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20年以前公司主要向其供应镍电池用的球形氢氧化镍,2024年自公司电池级碳酸锂起量后公司逐步向其供应碳酸锂产品,目前公司尚未与比亚迪开展固态电池方面的合作
    02-19 10:06
  • 华夏储说34丨锂电负极材料产业链一体化更加强化头部企业竞争力,硅碳负极研发应用将推动行业进入迭代升级新赛道
    华夏储说34丨锂电负极材料产业链一体化更加强化头部企业竞争力,硅碳负极研发应用将推动行业进入迭代升级新赛道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
    02-18 17:00
  • 东疆首家磷酸锰铁锂电池正级新材料企业获评“专精特新”!
    近日,天津容百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评“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区域内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作为国内磷酸锰铁锂(LMFP)正极材料行业的佼佼者,天津容百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数十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填补了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其锰铁
    02-17 17:00
  • 合计产量107.8GWh!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合计产量107.8GWh!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7.8GWh,环比下降13.4%,同比增长63.2%。销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80.4GWh,环比下降36.5%,同比增长40.8%。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2.9GWh,占总销量78.3%,环比下降34.7
    02-17 16:01
  • 赣锋锂业阿根廷Mariana锂盐湖项目正式投产
    锂电池资讯网获悉,2月14日,赣锋锂业发布阿根廷Mariana锂盐湖项目正式投产的公告。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Litio MineraArgentina S.A.(以下简称“LMA”)旗下阿根廷Mariana锂盐湖项目一期于当地时间2025年2月12日在项目地举办了投产仪式,标志着M
    02-17 10:00
  • 固态电池催生正极材料“洗牌”,锰系、硫系接棒LFP、三元?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料已接近能量密度
    02-14 11:00